金风送爽,丹桂飘香,由区护理质控中心主办,我院护理部承办的“2017年基层医院中医特色护理新进展培训班”隆重开班。 宁波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周建平带来一堂生动有趣、内容充实的《中医体质辨识与养生》报告。
秋冬季节,养生达人和家庭主妇就会开动脑筋、烹饪各种美食,煲一锅药膳汤全家喝。
中医认为,个人体质独一无二,秉承了父母不同的遗传特征,加上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经历,可分为平和质、气虚质、阳虚质、阴虚质、痰湿质、湿热质、瘀血质、气郁质、特禀质九种基本类型。
您的体质属于哪一种?您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,进行专业体质测试。
小编将分几期介绍各类体质的特点和食疗方法,本文介绍的是气虚质和阳虚质两种常见类型。
气虚质
定义:一身之气不足,以气息低弱、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。
形体特征:肌肉松软。
心理特征:性格内向、情绪不稳定、胆小不喜欢冒险。
常见表现:平常说话语音低怯,气短懒言,容易疲乏,精神不振,易出汗。面色偏黄或晄白,容易头晕,记忆力减退。
常用的补气的食物:小米、粳米、糯米、莜麦、扁豆、菜花、胡萝卜、香茹、豆腐、马铃薯、红薯、牛肉、兔肉、鸡肉、鸡蛋等。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,如:槟榔、空心菜、生萝卜等。
推荐食谱
黄芪汽锅鸡块
原料:黄芪15g、鸡一只、葱、姜、蒜、盐适量。
做法:黄芪洗净,用纱布包好;净膛鸡切块,用开水焯一下去血沫,捞出后放入汽锅内,然后将黄芪、葱姜蒜盐放入,大火烧开后改文火焖三个小时,直到肉烂为止,即可食用。
小米山药粥
原料:小米100g、山药50g。
做法:将小米洗净,山药洗净刮
皮切成丁,加水同煮粥。
功效:补益心肾、健脾和胃。
阳虚质
定义:阳气不足,失于温煦,以形寒肢冷等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。
形体特征:多形体白胖,肌肉松软。
心理特征:性格多沉静、内向。
常见表现:四季怕冷,总是手脚发凉、不敢吃凉的东西。精神不振,睡眠偏多,面色柔白,目周晦暗,口唇色淡,毛发易落。
常用补阳的食物可选用羊肉、牛肉、猪肚、刀豆、核桃、栗子、茴香等,这些食物偏温热,可补五脏,尤其有补肾强壮的作用,可强壮体质。在饮食习惯上,要注意即使在盛夏也不要过食寒凉之品。
推荐食谱
当归生姜羊肉汤
原料:当归20g,生姜30g,羊肉500g,黄酒食盐各适量。
做法:当归、生姜冲洗干净,用清水浸软,切片备用。羊肉放入开水锅中略烫,除去血水后捞出,切片备用。当归、生姜、羊肉放入砂锅中,加清水、黄酒、食盐,旺火烧沸后去浮沫,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。
太子参鞭打猴头菇
原料:太子参30g,牛鞭250g,猴头菇200g青红椒各20g,盐、味精、水淀粉、料酒、葱、姜各适量,高汤。
做法:太子参洗净,用开水泡好,牛鞭发好后,切成寸段,打花刀,将猴头蘑放入碗内加盐、料酒、味精上锅蒸20分钟后扣在盘内,青红椒切片,锅上油,约六成熟,加入太子参、牛鞭、青红椒、盐、味精翻炒,上明油出勺,倒在猴头蘑周围即成。